「教會」是基督的身子,所有的基督徒都是身子上的肢體。當耶穌第一次來時,是上帝道成肉身,成了一個人的樣式,住在人間,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。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,可是我們可以透過耶穌認識上帝。當人信耶穌接受上帝的救恩時,基督永恆的生命就在每一位基督徒的血液裡脈動,因為祂就住在我們基督徒裡面,因此「教會」成了耶穌第二個身體,我們所做所為是要彰顯基督而不是自己,世人應該透過基督徒看見耶穌。當我們用聖靈所賜的恩賜以愛心彼此服事時,也等於是基督在服事彼此,彰顯祂的生命。

 

為什麼基督徒不必害怕死亡?當基督徒肉體死時,其實並不是真的死亡,因為基督徒在信主時已經擁有永生;基督徒死時,靈魂離開這屬土的肉體,因為這種血肉之體是必朽壞的,不能承受上帝的國基督徒死時,靈魂是立即去見主耶穌,沒有延遲,等候將來的復活。當復活時,我們會擁有不會敗壞的屬天榮耀的身體。既然這樣,屬耶穌第二個身體的「教會」,也就是我們基督徒,應當常常竭力多做主工,因為我們的勞苦,在主裡不是徒然的(哥林多前書15:58)。

 

哥林多後書5:6-10:「所以,我們時常坦然無懼,並且曉得我們住在身內,便與主相離。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,不是憑著眼見。我們坦然無懼,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。所以,無論是住在身內,離開身外,我們立了志向,要得主的喜悅。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,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,或善或惡受報。

 

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基督徒?人常常以貌取人,這種按外貌的判斷並不準確。有人認為如果一個人決定相信,而且也在教會受洗,他就是真的基督徒。然而,這個人的「決定」背後的動機是什麼?其實只有上帝知道。如果一個人剛信主時很熱心,到後來慢慢變冷,到最後離開了教會,不再參加任何基督教會,那麼他就如同使徒約翰所說的:「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,卻不是屬我們的;若是屬我們的,就必仍舊與我們同在,他們出去,顯明都不是屬我們的。」(約翰一書2:19)所以,這個人會離開是因為他一開始就不是真的,他所受的水洗也是枉然。例如:底馬,他原本與使徒保羅在一起(歌羅西書4:14),但在後來的書信裡,保羅卻說:「因為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,就離棄我往帖撒羅尼迦去了。」(提摩太後書4:10)所以他從一開始就不是真的基督徒。

 

新約聖經裡面,凡是提到「受洗」之處,有些地方與水有關,有些地方與水無關。使徒保羅的書信裡若提到神學的觀念,其所說的「受洗」不能單純地用「水」的洗禮來解釋,例如羅馬書第六章即是一例。如果「水」真的能使人的靈魂得救,那麼每個人天天用「水」洗澡,不就都得救了嗎?要是家裡的「水」不能使人得救,難道教會的「水」就真的能使人得救嗎?

 

有人說:不是「水」使人得救,而是「儀式」使人得救。那麼就產生了一個問題:到底哪一種儀式才是正確的?有人在教堂受洗,有人在河邊受洗,有在游泳池受洗,有人在浴室裡受洗,有人提一桶水在房間裡受洗;而且受「點水禮」的基督徒,如果到只承認「浸水禮」的教會,他必須再受洗一次。天主教也不接受基督教的洗禮。其實,水的洗禮很重要,但它的重要性是在於作見證,是順服的象徵,因為耶穌給我們作榜樣,祂也受了水的洗禮。「洗禮」只是公開承認信耶穌而已,得救的依據主要是在於心裡的「相信」。

 

馬太福音28:19-20耶穌對門徒說:「所以,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、子、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。凡我所吩咐你們的,都教訓他們遵守,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」

 

這個經文常常被人忽略「作門徒」和「凡我所吩咐你們的,都教訓他們遵守」,只單單取「萬民」和「施洗」之意,被人理解為一個人只要受過水的洗禮,就得到了聖靈。這種說法好像人一經過「洗禮」,從此就買了一張通往天國的門票,不用再擔心靈魂會被滅在地獄裡的問題了;所以,世界上有很多人受了「水」的洗禮,就自稱為基督徒,但不知信耶穌的意義為何。

 

天主教有「嬰兒洗」,他們認為「萬民」包括所有的人,甚至嬰孩。若有嬰兒出生,只要通過這個洗禮,因著大人的信心,他將來就注定會去天國。因此有一大堆人,受過嬰兒洗,但他們不是真的相信耶穌,他們不知道耶穌有力量改變人的生命,他們也沒有能力過「順著聖靈而行」的基督徒生活。因為有這樣的缺點,所以才有「堅信禮」這種儀式,這是為了長大後的孩子所設立的,為了確認信仰。

 

新約聖經裡的「洗」希臘原文指的是「靈的浸沒」。這類似一個人如果暫時停止呼吸一下,就可以完全浸沒在水裡一樣;本來在空氣中,瞬間變成在水中,外在的環境改變了。

 

例如:馬太福音3:11施洗約翰說:「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,叫你們悔改。」他所傳的道是要人悔改,他所施的洗是「悔改的洗」,意思就是說受這洗的人要浸沒在有悔意的心態裡。

 

例如:哥林多前書10:2使徒保羅說以色列的祖宗「都在雲裡、海裡受洗歸了摩西」,所謂「受洗歸了摩西」意思是:這些以色列的祖宗離開法老王的管轄和埃及地,浸沒歸入一位新的領導者──摩西,要到一個新的地方去,他們外在的環境改變了。

 

「聖靈的洗」意思是耶穌用聖靈把相信祂的人浸沒在一個身體裡,那是基督的身體,也就是「教會」。不同於人浸沒在水中必須暫時停止呼吸,「聖靈的洗」是永遠的。一個人一旦受了聖靈的洗,他就處於新的環境裡,有新的空氣、新的聯合、新的生命、新的身分、新的自己、新的目標、新的生活原則,聖靈也不會像舊約時代一樣會因人的悖逆而離開;而且一旦與基督的生命聯合,也意味著與其他基督徒的生命相連,因為每一位基督徒都是受了同一位聖靈的洗。

 

如何得到「聖靈的洗」呢?唯有「信耶穌」一途。

 

約翰福音7:37-38節期的末日,就是最大之日,耶穌站着高聲說:「人若渴了,可以到我這裏來喝。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:『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。』」耶穌這話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。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,因為耶穌尚未得着榮耀。

 

上面經文裡,「渴了的人」指的是人看見自己的需要;「到我這裡來喝」指的是人從耶穌那裡得到「救恩」。整段話的意思是說,當一個人知道自己需要救恩,於是他到需要的源頭耶穌那裡去索取,也就是接受「耶穌」所代表的一切:承認耶穌是人也是上帝、是天父所賜下的救主、完全相信且百分之百接受耶穌所說的每一句話、所做的每一件事,這就是所謂「接待祂」、「信祂名」(約翰福音1:12)的意義,這種程度的信心才是「使人得救的信心」(saving faith),如此才能叫做「信耶穌」,也如此才能得到「聖靈的洗」。

 

當基督徒擁有聖靈時,他所擁有的聖靈有多少?答案是:全部。

 

因為上面的經文說:「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。」每個基督徒擁有全部的聖靈。耶穌並沒有把聖靈分成幾等分,然後平均分給每一位;耶穌也沒有按著基督徒信心的程度給聖靈。基督徒是否能「流出活水的江河來」在於他是否「遵守」上帝的命令和「順服」聖靈的帶領。當人「信耶穌」時,就會得到可以「流出活水的江河來」的聖靈,那是一種「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」的屬靈能源,所以每位基督徒都一無所缺。如何把這樣的能力用出來,才是重點所在,是每一位基督徒都要學習的事。聖經上說:「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,好像從鏡子裡返照,就變成主的形狀,榮上加榮,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。」(哥林多後書3:18)基督徒將來都要像耶穌一樣,而且所有屬於耶穌的也都會屬於每一位基督徒的。

 

「教會」從使徒行傳時代誕生到如今2023年,要得到「聖靈的洗」一直只有「信耶穌」唯一一個條件。當彼得傳福音給哥尼流家裡的人時,話還沒說完,聖靈便降在「一切」聽道的人身上(使徒行傳10:44)。彼得後來對耶路撒冷的猶太基督徒說:「我一開講,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,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。」(使徒行傳11:15)。「聖靈的洗」並不是一種可以經驗到的事,但它確實是發生在人得到救恩之時;唯有「聖靈的充滿」才是可經驗到的事。「聖靈的充滿」意謂順服聖靈的帶領,而且有很多種表現的方式,有的人是說方言(這種說外國語在初代的教會才有),有的人是講了一篇震撼人心的講道,有的人是面對死亡卻不懼怕,有的人是雖然被關在又臭又髒的監牢裡卻喜樂地唱詩歌……基督徒要學習每時每刻讓聖靈充滿,這樣才能活出上帝要我們活的生命來。

 

所有的基督徒都「從一位聖靈受洗,成了一個身體,飲於一位聖靈」(哥林多前書12:13)。聖靈是基督徒屬靈生命的能源,沒有聖靈就沒有得救,沒有聖靈就沒有永生。當我們信耶穌時,就擁有了全部的聖靈,所有基督徒所需的能量都已經在裡面了。上帝因著我們的信,賜給我們如此豐盛榮耀的恩典,都是照祂自己所預定的美意以弗所書1:9,我們當如何回報如此鴻恩呢?如前所言,「我們基督徒,應當常常竭力多做主工。」(哥林多前書15:58

 

arrow
arrow

    Mar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